《“什么是高質量的學術人才評審?”——基于2352名評審專家的循證研究》
首頁 > 熱點評說
關注我們
學術橋-訂閱號
學術橋-小程序
取消終身教授制度,啟動全員“末位淘汰”,值得?
高校教職,是越來越卷了。

  來源:學術橋整理自機器之心、知乎、湖北省人社廳、中國教育報、劉慶生科學網(wǎng)博客、中國科學報等

  最近,高校教職,是越來越卷了。

  日前,據(jù)報道,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 Carl DiSalvo 的一條推文引起了學術圈的熱議。

  “昨天,教務長辦公室的人闡述了佐治亞理工學院新的任期后審查程序。我們所知道的任期制度(即終身教授制度),在佐治亞理工學院已經(jīng)消失了。”

  據(jù)稱,佐治亞理工學院將使用李克特量表按照五個方面進行年度審查,如果任何方面有 1 分或 2 分的結果,教職員工就會進入“觀察期”,面臨著被解雇的風險。

  這一事件并不能算是新聞,早在2021年10月,美國喬治亞州立董事會對高校終身教授評價系統(tǒng)進行的投票中,就已經(jīng)提到,可能賦予校方因終身教授工作表現(xiàn)不佳而將其解聘的權力。任職于佐治亞州公共機構的終身教職工如果連續(xù)兩次在年度考核中不達標,且未能達到糾錯標準,將可能被解聘。

 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?

  沒錯,如果翻譯成中文特色的表述,那么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在2021年底,湖北省出臺的《關于進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通知》中,有幾乎相同含義的規(guī)定:

  “要健全聘期考核機制,科學設置考核周期,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、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,完善職稱和崗位等級退出機制,實現(xiàn)人員能上能下、能進能出?!?/p>

  更有的高校,早已落實了這一行動:

  2020年底,威海職業(yè)學院的第五聘期專業(yè)技術崗位競聘在校內外引起震動:1名教授、4名副教授因為業(yè)績處于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級低聘。

  在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退休教授劉慶生的一篇科學網(wǎng)博文中,他如此評價“職稱退步”制度:“這種制度與一些管理部門不斷推崇的榮譽稱號人才工程‘異曲同工’,它們共同營造出我國學術界的‘名利場’,給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增添了無窮的誘惑與壓力?!?/p>

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師李鋒亮表態(tài)更為直接:“如果長聘教師還需要科研考核,那么長聘與否又有什么意義?”

  對于廣大高校教師而言,評上職稱,尤其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“鐵飯碗”的教授職稱,已經(jīng)十分不易。

  知乎用戶@科研民工甲 表示:就算是有帽子回來的,也有可能是副教授職稱,想把副字去了估計也得拼搏幾年了吧。

  另一位知乎用戶@明月幾時有 則表示:有博士學位,博士后流動站出站,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,有著作有論文,論文級別非常高,專業(yè)領域a區(qū),想評副高或者是正高,不知道5年到10年能不能評上。

  知乎用戶@一頁 更加無奈:10篇EI及以上文章,橫縱向科研基本都在200w+每年教學96學時及以上。只是副教授。成為副教授,之前所有項目及論文成果全部清0。

  但畢竟,職稱就是銀子,更影響未來的課題申請,現(xiàn)在更是可能關系到保不住飯碗的危機。所以高校教師們?yōu)榱送ㄟ^任期考核,不得不忙于“短平快”“容易出成果”的短期研究。

  “教授終身制最大的優(yōu)勢,就在于給已經(jīng)擁有一定學術能力的教授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,使其能夠自由地進行科研探索。”

  對科研成果達不到標準的長聘教師在職稱等方面降級,是為了防止一些教師在獲長聘后會懈怠下來。但成為教授之后,高校教師真的會“變懶”嗎?

  讓我們來看看教師們真實的反饋:

  知乎用戶@車水籠

  985高校,剛上教授,37歲,來回答下我個人站位的思考。

  1.評教授之前,一門心思申請國家級項目,發(fā)頂尖學術論文。

  2.之前,橫向項目大的不接,因為費時間和精力,且對學術無任何幫助;別人公司想掛我做技術顧問都不會答應,怕影響在單位聲譽,讓人覺得荒廢主業(yè)專門去掙錢了。

  3.省級人才頭銜已拿完,國家級基本無望,年齡也很尷尬,因此評上職稱后一直也在思考是否還要一門心思學術路走到底。

  4.初步設想是:勻出部分精力,多做一些可落地的應用技術,并積極推進轉化。僅依靠名下研究生肯定不行,必要時肯定會拉一些投資或者成立初創(chuàng)公司,以便快速推進和轉化。

  畢竟退休還有很長時間,需要新的目標來獲得成就感了。

  知乎用戶@滿地打滾搞科研

  末流985理工科專業(yè),19年一步到位評的教授,半年之后過的28歲生日,應該算的上是比較年輕。一晃兩年多時間過去,三十出頭了,一直在忙忙叨叨建設實驗室,培養(yǎng)學生,推進項目和論文。

  最近半年有略微放松一些,一方面是實驗室差不多步入正軌了,希望能更好的平衡家庭和工作,和老婆一起陪娃的時間多一些; 另一方面是發(fā)現(xiàn)膽紅素總是偏高,雖然只高了一點點,但不敢太拼去肝了,怕把身體搞出來問題。

  對未來工作的目標大概就是,好好培養(yǎng)跟自己打交道的本科生,和跟自己讀研讀博的學生,讓他們青春不虛度,有所成長,同時以我有限的人生經(jīng)歷為他們做一些咨詢指導,讓他們少踩一些坑少走一些彎路。在這個過程中,如果能一起做一些有意義有意思有影響力的工作出來,在學術圈刷刷臉,讓四海八荒的小伙伴們哇塞一下,最好不過了。至于說拓展人類認識邊界,推動世界科技進步,自覺不是天才沒那個能力,日?;俟嗨?,大作都是偶然,努力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同時結合興趣去開展工作。

  知乎用戶@烏木威喂威恩威烏

  剛評上教授,cns也都發(fā)夠了,國自然重點也拿了不少,愛惜自己羽毛,不愿意接橫向項目,手下幾個弟子也都拿到了自己的帽子,我挺欣慰。其中一個已經(jīng)是國內某211高校的院長,比我大不了多少,感覺長江有望,自己一生過得很充實。

  你要問我最終目標是什么,暫時沒有想過,單純熱愛科研吧,諾貝爾和院士都不是我的目標(不過我雖不是中科院院士,但去年剛評上MNAS),所以盡可能在我退休前給國家培養(yǎng)人才吧,畢竟還有56年退休,人生大有可為。

  知乎用戶@王霖瑋

  我導師99年評上的教授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快60了,依舊奮斗在科研攻關第一線上,他的終極目標是

  為國鑄就“海防長城”

  這么看來,大多數(shù)的學者,即使評上了終身教職,仍然在科研或者教學上有更進一步的追求。當然,也有一些教師表示,拿到職稱之后希望能休養(yǎng)身體,陪伴家人,或者發(fā)展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。

  但是,為了可能存在的那部分“偷懶”的終身教師,就把所有的教師都像拉磨的驢子一樣套上繩索揮起鞭子,動輒以降低工資、職稱等相威脅,究竟值得嗎?

  歡迎您留言評論,發(fā)表自己的觀點。

延伸閱讀
特別聲明: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(wǎng)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掃碼關注學術橋
關注人才和科研